3月“透明的色彩”--中国水墨课点评
教学目的:
1.通过把自己当作一张纸来感受、体会动作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2.初步了解宣纸的特点,完全给以孩子自由的空间,感受水、颜料与纸的关系,感受中国水墨的天然面貌。
教学过程:
1.让孩子思考线条的——哭泣,害羞-激动-兴奋-难过-担心-愤怒-害怕-平静的样子(形状)。用一张纸记录下来。
2.通过柔和的“中国色彩”体验中国画颜料的天然特性与透明,给孩子提供可以尽情泼洒的空间,在释放各种敏锐感觉的同时,发现中国画颜料与水交融后的奇幻。
作品欣赏:
课程随感:
黑色是色彩的终极,而中国特有的墨却能在自然的泼洒中显现出黑色的各种层次与差别。泼、洒、甩是中国绘画里的一些方法,对孩子都是“玩”,而“玩墨”的游戏状态和妙趣天成的效果恰恰符合孩子的心理与视觉需求,在尽兴之中,水与墨的融和将成为孩子最为宝贵的童年经验之一,不被忘却。中国水墨课目的在于让孩子初步了解宣纸的特点,完全给以他们自由的空间,感受水、颜料与纸的关系,其中也显示出儿童创造过程的天然面貌。
孩子们喜欢水,从孩子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色彩的幻想与激情,更重要的是那初遇中国画材料后的心灵欢歌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当孩子们面对色彩时,第一个灵敏的反映是他的眼睛是否舒适,这是首先由视觉开始的选择过程。许多一画画就能坐住、绘画时间较长的孩子们喜欢柔和安静的颜色,甚至蓝色、黑色等深色。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会逐步引导孩子、协助他们寻找出眼睛又舒服又好看的色彩。
父母必读:
让孩子认识最亮最浓的色彩,并不一定就是培养他的色彩感觉。并不是孩子的画用了最浓最亮的色彩,就是有色彩感觉。中国画颜料更具有与水融和的天然特性,更加清新自然,如藤黄、朱砂等,都是明亮但又透明柔和的色彩。西方颜料的色彩和质感与之相比,就如同甜味浓厚的奶昔与清醇的水,如果孩子先接受了奶昔,会形成浓厚的味觉和口感,对水的清澈与天然味道就不会再有任何感觉,视觉同样如此,一但被浓稠和鲜亮所覆盖,就难以对色彩的自然和变化有感觉。所以,顺序一定要倒过来,首先,让我们的黑眼睛先认识真实而天然的颜色,随着认识的加强与分析能力的具备,再让他们去感受人造的各种鲜艳。这不仅符合色彩认知的科学过程,也符合孩子的视觉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