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叶子写生—感受色彩,造型让路 ”——油画棒课堂点评


   教学目的:
1.着重锻炼孩子观察色彩的能力和大胆塑造的能力。鼓励孩子去大胆地着色,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的描绘,绘画速度可以快一些,尽量不被细节束缚住。
 
2.细心的观察。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写生”,还不习惯用眼睛看周围的世界并表现在画面上。其实细心观察并不难,难的是耐心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刚开始接触写生,要表现得完整是不太现实的,只要依靠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分析、去画了,就是成功。灰色卡纸的色彩有助于孩子理解画面色彩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
1.观看PPT,讲解大叶子植物的轮廓造型特点和色彩特点。

 2.自己挑选感兴趣的植物,选择观察角度。由于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写生,用眼睛观察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画起来感觉比较累。
 3.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植物的轮廓。要求手放松,只要表现出形状的特点就行,可以画的“疯狂”一点。

4.张大眼睛仔细看植物微妙的色彩变化,学习观察色彩,尽量将看到的好看颜色表现在画面上。

 5.尽量把看到的背景环境色彩添加到画面上。


作品欣赏(按图片可欣赏原作)

 

小艺术家名单:聂博闻、郭一璇、戴凡、朱嘉慧、李姝喆、陈宇洋



父母必读:

孩子为什么会画出概念化的画?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非常无拘无束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孩子作品却常常显示出一种概念化的结果。所谓概念化的结果,就是不论画什么样的内容,他们的画总是以同一种形式、同一种面貌出现。这个孩子这样画,那个孩子也这样画。比如画太阳就都是画一个圆圈,周围画几条线,代表光;画树就是在树干上画两个羊角似的叉,然后以一个大圈代表树冠,画房子就是一个梯形的屋顶加田字形的窗户和一个烟囱……。在用色上也是如此,天空全涂天蓝色,太阳画红色,树干则涂褐色……。


    为什么孩子会画出概念化的结果呢?这同他们这个年龄段成长发育的特点有关。一般来说,4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强烈地希望认识周围世界,同时也强烈地希望表达自己的意志。但是,这个时期他们的大脑和四肢又不能十分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特别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比如,成人画的儿童画(也就是儿童读物中的美术作品),影视动画片中的形象,以及成人为图省事而教给孩子的简化了的各种形象等等,正是上述因素影响了孩子的绘画作品。特别是当成年人把这些形象作为范本要求孩子们照猫画虎的时候,概念化前面就会加上一个“更加”。


    概念化的形象和色彩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他们一旦以概念化的形象和色彩去画画以后,就很难再用自己的眼睛去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世界了。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学会画画了,他们画中的形象开始一成不变,成了一种机械的重复和一种表现的符号。这样不动脑子的画,对孩子的成长怎么会有益处呢?画画是要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内容,以自己的方法表现出来,可是概念化的画却没有这一切,它有的只是孩子背出来的、死记住的外来的概念,这对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会有益处吗?所以,千万不能以孩子是否能画出漂亮的概念化的画作为目标并以此满足,而应该创造环境帮助孩子尽可能快地摆脱这些概念化的画的影响。


    引导孩子摆脱概念化的画的影响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所谓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并不全是指游览、参观或旅行所得的印象;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多的是指孩子本身的生活领域:比如,孩子的游戏,孩子对家庭、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孩子与家长、朋友的亲密关系等。这一切甚至比游览、参观、旅行更有实际的意义。


    其次,在孩子观察周围世界时,应该鼓励他们仔细的观察。孩子往往随便一看,就说自己知道了。其实,这时侯他们往往只是表面地肤浅地了解了所观察的内容,当需要在画中深入表现时,他们的观察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那些概念化的形象就又在作品中出现了。辅导孩子仔细地观察并不只是让他们看,还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动一动,闻一闻,听一听,充分调动他们全部的感觉器官,使孩子对所要画的对象有更充分的、更全面的、更细致的了解。当孩子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了过去不知道的、过去没见过的或视而不见的内容时,这些内容就会强烈地刺激孩子的感情,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还有一种办法也是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概念化形象的束缚,就是变换一下画画的内容,改变一下画画使用的材料,这样也可以让新鲜感冲淡概念化形象对孩子的影响。


    当然,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对孩子的宽容,对他们因为面对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幼稚的画面充满宽容,更进一步,还能从中发现孩子眼中和笔下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