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妈妈的颜色,颜色捉迷藏”--涂鸦课点评
教学目的:
1.以最为亲近的方式感受纯粹的色彩,潜在地获得和积累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
2.初步了解色彩对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1.在材料的使用上,教师把握基本原则,不教授固定的材料技巧,主张让孩子先体验、发现材料的用途,打破规则式的使用方法,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课程需要孩子把自己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在一起来应用美术材料。
作品欣赏:
课程随感:
孩子喜爱的色彩,除了视觉感官的愉悦外,还带有强烈的情感和情绪的倾向,只要稍加引导,我们就能发现他们对颜色的认识,除了表象特征外,还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一个6岁叫董钊池的小女孩说:“我觉得妈妈是彩色的,她总是很漂亮!”
在我国,多数艺术课教学在学龄前就限制孩子、禁锢创造力的就是“儿童画”、“简笔画”教学。“儿童画”这种概念和儿童画教材,只有中国有。怎么出来的呢?就是几个人、有画家、有外行专家,坐在一起讨论:儿童不教怎么能会画呢?儿童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总不能给个成人画的样本吧,那么还是我们来编一本吧,你来完成第一步,我来完成第二步,他来完成第三步,我们一起来揣测儿童画个杯子、画个房子、画个太阳应该是这么个样,装出看似稚嫩的笔法来为儿童画出个样子,于是“儿童画”的定义和教材就这么出来了,然后再让儿童去模仿这些大人编出来的儿童画,儿童画之后产生了简笔画。这些教材养活了很多出版社,却掐死了无数个儿童的创造天性。
父母必读:
1.有充分机会体验涂鸦、与色彩颜料有“亲密接触”过程的孩子,在用绘画来表达内心时会自在而顺利,并且能自然亲近绘画。而“亲近色彩”对于孩子今后是否能对色彩有强烈的敏感性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体验过程,我们要积极地肯定和鼓励这些勇敢的宝贝。
2.色彩的经验要让孩子自已去获得。可能他的经验就会有别于另一个孩子,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不一样,虽然我们给的外在条件相同,但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会让孩子采取不同的途径,这样才是正常的,我们一定得鼓励、启发孩子采用自己思考出来的方法。
3.在没有专业环境的条件下,家长也可以做这样的工作,比如提供较大尺寸的稍厚一些的纸张,如A2的水粉纸、还有各种毛刷、大号水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和一块空间,更重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干涉和限制孩子,让他们全身心地进行艺术的各种自主体验。